他是東莞保安系統內頗有名氣的“保安寫手”,在保安戰線上奮斗20年,被保安兄弟親切地稱為“鄒哥”;他也是本刊編輯部的一名老通訊員,經常給雜志投來稿件,他就是來自東莞市保安服務總公司的鄒靜偉。記者曾通過電話和他交流稿件修改事宜,印象中他為人熱情、性格隨和,記者提出的修改意見他都能虛心接受。如今,他已在40多家媒體發表各類稿件5000余篇,小有成績。
采訪當日,鄒靜偉身著休閑西服,背著攝影包準時出現,顯得親切、自然,“這是我平時外出采訪的標準行頭。”他告訴記者,當天下午他還要趕赴東莞工業大學采訪。伴著一杯清茶,鄒靜偉將這些年的故事娓娓道來。
1968年4月,他出生于安徽界首,父親是一位中學老師,母親從小念私塾,習古文,給了他文學上最初的影響。初中、高中時,他特別喜歡閱讀和寫作文,最愛讀的是魯迅的小說,還有古典詩詞。當兵是他從小就有的夢想,中學畢業后,他連續兩年報名參軍,第二年終于如愿順利入伍,在安徽省某武警部隊服役。
新兵連的生活讓他尤為難忘,45天的強化訓練期,練格斗、擒拿術是最苦的。頭頂是太陽的暴曬,沒有樹木的遮蔽,腳底下是荒瘠的沙地,摔得胳膊肘都是傷,在摸爬滾打中總結動作要領。如今他的眼角、鼻子上還有當年擦傷留下的疤痕。當年,戰友們一起將《少林寺》看了十遍,就是為了研究其中的格斗姿勢。在所有的軍事訓練項目中,鄒靜偉最擅長的是投彈和步槍,入伍第二年拿到步槍三項站姿、臥姿、跪姿連隊并列第一名的成績。部隊駐扎在山里,四周空曠,到了夜里格外的想家,他常常在群山圍繞下仰望天空中的繁星,追憶心事,暢想將來。
經過頭一年的適應期,他發現軍營生活雖苦,但還有不少空余時間,他想利用起這些時間,謀求發展。入伍第二年,他想學醫,找來醫學教材,請教一位軍醫,參加中隊的衛生員培訓,學了近一年。沒想到連隊出了新規定,中隊的武警不能轉做軍醫。鄒靜偉覺得有點失落,他一直有練書法、寫東西的習慣,他突然想到,何不把時間用在寫作上呢。他發現連隊一直鼓勵大家寫軍營里的故事,但是周圍卻沒有人動筆。他開始從身邊的事情開始,留意新鮮有趣的素材。最初向電臺、報紙投稿,屢次被退稿,他鼓起勇氣,幾次到編輯部拜訪。電臺的一位蔡編輯熱情、真誠,拿著他的稿件進行講解。之前他一直是邊寫邊摸索,不知道其中有這么多的技巧,還從沒聽說過“新聞五要素”等一些概念。經過蔡編輯的點撥,這下他感覺自己入門了。當稿件第一次發表在報紙上,鄒靜偉別提多高興了。軍營生活故事多,他成為了支隊的文書、報道員。他在地市級報刊上發表了十余篇新聞報道,也因此立三等功,服役第四年,還專門參加了新聞干事培訓。
當兵的這四年,他把時間安排得緊湊、扎實,體能和腦力相搭配,讓他樂此不疲。他尋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,深信機會要靠自己去發現。
退伍后,鄒靜偉一時找不到人生中明確的方向,養家糊口的問題卻近在眼前。他第一次下廣東打工,身上只帶了200多元錢。遠離親人,找份工比想象中更難,他在廣東流浪了7天,走到一處工地時求助,好心人留他食宿后送給他50元錢,才得以坐車回到家鄉。他至今回想起來就像一場夢境。
隨后,恰逢公安局招合同制民警,他在城郊派出所做了兩年民警,又找回了當年在軍營的感覺。在那兩年工作期間,他放不下筆桿子,把發生在身邊的新聞事件記錄下來,他的稿件陸續在《阜陽》報和《安徽法律》報上發表。合同制到期后,他再次和家人作別,到外鄉奔波,但心里始終有個聲音提醒他,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。在山東做小生意時,他在電視上看到了東莞招經警的廣告,沒有多做猶豫,就決定出發,前往東莞。
1994年7月,鄒靜偉成為了一名保安員,當兵的經歷使他很陜被任命為班長,帶領12名隊員執勤守衛。工資低,生活艱苦,他穿衣樸素,格外節儉。在某證券公司執勤時,工資只有150多元,每天的飯錢就得花掉3元,但無論如何,他每個月都想方設法地節省,留出錢來寄給家里。
1996年,公司成立了外宣機構,他的稿件陸續在《東莞公安》、《東莞法制》上發表。從入職起,鄒靜偉就開始留意成人教育的信息,先后報了函授學院新聞專業、北師大法律課程,從大專到本科,一步一個腳印地走。經歷過一番曲折,他深知要想朝著夢想的路走得更遠,得加倍努力。他說,這是個知識型的社會,必須加快腳步,不進則退。這期間,撇去跟緊課程、辛苦備考不提,學費、買書加起來花費l萬多元,他手頭沒有那么寬裕,咬牙省錢、借錢付學費。直到2004年,付出得到了回報,他終于陸續完成學業,拿到了本科文憑。1999年,鄒靜偉調到海淀保安分公司,專職負責宣傳報道工作。2003年,公司引入自動化辦公方式,他開始加緊學習計算機知識,剛剛接觸電腦、重新學習打字、計算機程序語言,從頭學起談何容易,考了3次,終于考取了計算機二級職稱。
2007年,鄒靜偉調到東莞市保安服務總公司保全服務部,擔任《東莞保安》的編輯工作。十幾年的積淀,讓他做起這份工作來如魚得水。2012年,東莞保安公司成立20周年,公司計劃出版成立20周年紀實畫冊和高校保安文集,王庚總經理、主管宣傳的王樹明書記都對他的工作給予很大的支持和信任,讓他負責兩本書的編纂工作。新聞采訪、編輯工作與《畫冊》的拍攝及組稿同時進行,還要對《文集》的征稿對象進行寫作知識培訓,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。他到各城區和郊外公司進駐單位,對基層通訊員進行業務培訓,建立公司的通訊員網絡。
高校保安員的典型事件多,工作量大,所以需要新聞工作者付出的也多。為了工作,擠公交、地鐵是家常便飯。各高校位置分布零散,往郊區縣跑的頻率是一周兩三次,有時鄒靜偉回到住處就已經是晚上12點了。遇上一天有兩個學校同時舉辦大型活動,都需要到現場拍照、采訪,更加忙碌。鄒靜偉對記者說:“就拿前幾天來說吧,上午有東莞航空航天大學的慶典,下午有東莞郵電大學的亍肖防演練活動,哪一個現場錯過都會很遺憾,兩場跑下來,腿像灌滿了鉛,幾乎走不動了。”
就這樣,鄒靜偉一個人背著攝影包在各高校之間來回跑,不辭辛苦。為了報道一次清華校慶的活動,他早上來不及吃飯,活動過后,中午時他感覺頭暈、嘔吐,差點休克,半天才緩過勁來。坐車奔波的次數太多,免不了遇到各種緊急情況。1996年,在去郊區采訪的路上,車上人很多,有兩個人發生口角,掏出刀子,鄒靜偉走上前兩手按住那個人的胳膊,說:“別這樣,出門在外都不容易。”平息了一場爭執。那時候,他很自然地顯露出保安本色。一年半之前,遇到司機緊急剎車,他的手猛地撐在門玻璃上,造成左手肌腱斷裂,至今都沒有恢復,小指頭至今也不能彎曲。
多年下來,鄒靜偉說,自己也適應了這樣的節奏,任務重時咬牙堅持,任務完成后,自己松一口氣,身體上雖疲憊,但是自有一種成就感,也覺得舒坦。新聞報道講究時效性,發現素材后不能耽誤,要及時報道。所以他對自己的要求是稿件不過夜,那時他還沒有電腦,用紙筆寫,名副其實的爬格子。往往是采訪回去后,當天12點前就把稿子趕出來,第二天郵寄出去。他認為這也得益于部隊時期對意志的培養,人退伍了,但保安行業有相似的特點,他仍保持了軍人的傳統和精神,雷厲風行,不拖泥帶水。
任務一個接著一個,一天下來都順利完成才能松一口氣。他說:“為了及時獲取第一手資料、找到最新的線索,有一點懶惰都不行,腳勤、手勤,是做新聞工作的基本要訣。”有時候發現一個新聞線索,他立即趕過去,但是隊員出勤不在現場,他等到晚上七八點,采訪完再搭車回去已經是深夜時分。他剛學拍照的時候,為了在大門口拍一張好的形象照,他反復照,有一次竟然拍了兩個小時,就為了選擇最好的光線、角度,拍出最佳效果。
鄒靜偉為了保持體力,每天早上要快走一小時,至少也要走1.5公里,讓自己緊繃的神經得以放松。平時,他還酷愛硬筆書法,目前他是中國書畫人才研修中心高級研修員,他的作品曾獲國內書畫大賽獎項及藝術榮譽稱號。
因為愛好,他能持續地付出時間,堅持下來。他常常是晚上加班寫稿,花費時間琢磨稿子,制作題目,要怎么做到生動而醒目,在第一時間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力。鄒靜偉說,自認為最大的優點就是刻苦、有毅力。而今他所獲得的證書厚厚一摞。在一次優秀通訊員表彰大會上,他本已準備好領獎的感言,但站在講臺上,面對著眾多同行,他突然覺得百感交集,形容不出當時的感受,停頓了好一會兒才說出話來。
鄒靜偉說:“平凡的保安員給了我最多的感動。”這么多年的采訪積累下來,遇到過太多感動的事情。保安員英勇救人、智斗歹徒、勤奮自學等事情不斷涌現,還有的保安員駐勤環境所限,住在潮濕、漏水的地下室,在艱苦的條件下完成守衛工作。他所看到、聽到的故事,促使著他要第一時間把這些感人事件寫下來,讓更多的人看到保安員的甘苦。他打心眼里佩服這些誠實、低調、務實的人。
讓他印象深刻的是,2011年去采訪一位英勇擒賊負傷的農大新區中隊長的張全太。11月的凌晨,在一次追賊的過程中,他被電線絆住,從三樓摔到了一樓,當時昏迷不醒。他冒著生命危險,履行自己的職責。在醫院采訪的過程中,鄒靜偉忍不住流下了熱淚。歸來后,他寫了一篇題為《英勇負傷的“高校衛士”》的稿件。
2013年11月,應本刊雜志的邀約,鄒靜偉采訪了一位大學生保安員。年輕的小伙子不善言談,緊張局促,不知道說些什么,但一談到自己所熟悉的本職崗位,話就多起來,特別專業。鄒靜偉說,自己也感覺獲益,他覺得自己的狀態是一直在學習,向一線崗位的保安員學習。
一位高校保衛處長說,相識十年,老曹是個內向的人,口才算不上好,但是卻很能寫,采訪回去后總是能把事情表述得清晰準確。十年了,這個印象一直沒變。這是個苦差事,可他二十年堅持下來,把這事情做得到位,這就是他能力的證明。
有時一件小事就溫暖了心田,讓他覺得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。有一次,鄒靜偉在東莞外國語學院采訪,一位年輕的保安員跑過來,很激動地擁抱他,說:“您就是曹哥啊,我看過您寫的好多關于保安員的新聞報道,終于見到您本人了!”鄒靜偉心里一暖,和小伙子擁抱、握手,好像不用多說,彼此就很熟悉了。那一刻,鄒靜偉心里體會到在媒體上看到保安員自己的故事,對他們來說的重要性。他采訪過的很多保安員告訴他,他們把寫自己的稿件,從報紙上剪下來,細心收藏起來,能有種無可取代的認同感。
“保安行業在進步,活干了,若因為疏于宣傳而默默無聞,就太可惜了。這不是要標榜什么,而是要發揮人物、事情真實的感染力。”這話也是鄒靜偉的信念和動力所在。素材是最重要的,關鍵是能及時捕捉到一件事情的亮點。
2011年,清華大學保安隊中隊長告訴鄒靜偉,隊上的保安員賈作勝業余時間自學,拿到了山東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。第二天,鄒靜偉就趕赴學校,想采訪小賈,但后者不愛說話,不想多聊。鄒靜偉很耐心地和他溝通,說明自己的來意,說服他接受了采訪。當天,他趕出了一篇500字的新聞稿,在《東莞日報》發表后,各大媒體紛紛轉載。鄒靜偉的電話幾乎要被打爆了,各大媒體的記者打電話追根問底,想了解更多的事情。
從他多年的經驗來看,一篇稿件能否發表,自己有八成把握。2008年,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,公司在外省市大專院校招聘了一批大學生,經嚴格培訓后,到高校奧運場館一線從事安檢、監控等安保任務。在一個炎熱的中午,鄒靜偉去一所高校場館保安隊宿舍內采訪,一路的奔波已使他滿頭大汗,風扇又一直對著吹,使他感覺全身發涼、兩腿發木,這使他的左腳后來留下時有麻木的癥狀。但當時顧不上身體的不適,完成采訪,回去趕出了《外地大學生暑期圓奧運保安夢》的稿件??l后,人民網等國內幾十家新聞媒體轉載報道。每次接到線索,鄒靜偉都要認真判斷、予以取舍,在采訪現場挖掘更多的事件,尋找焦點問題。2009年4月,非典侵襲東莞,公司進駐的一家高校醫院門診患者每天達上萬人次,是病毒傳染的“高危”區域。為防止交叉感染,保安員在醫院特設的篩查流感通道24小時晝夜防控。鄒靜偉冒著被感染的風險,到醫院采訪一線保安員,寫了《高校醫院保安加強防止甲型流感交叉感染》一文,刊發后,央視《新聞聯播》、人民網等國內幾十家媒體轉載,向公眾傳播保安的形象。
2013年,東莞保安公司創辦官方網站(www.dubambou.com),鄒靜偉負責網站的主編工作。面臨全新的挑戰,他又開始學習網站策劃、美編等全新的業務領域。
人的一生中是有一件主要的事情要做的。鄒靜偉回想起自己最初的兩個夢想,當警察和做記者,少年時期開始萌芽,青年時期開始逐漸清晰。如今做保安、報道保安行業的新聞20年,他說,從心底覺得實現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(友情提示:本站有些文章來源于互聯網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;我們尊重原創。如有侵權請速告知我們小編,我們編輯人員將立即刪除;小編電話:13662500290(微信同號)QQ:2091435259;郵箱:2091435259@qq.com;)
上一篇:東莞保安輔警抓獲搶劫犯